2月27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關于深化中關村人才管理改革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機制的若干措施》新聞發(fā)布會,公布北京便利國際人才出入境、開放國際人才引進使用、支持國際人才興業(yè)發(fā)展、加強國際人才服務保障等20條改革新舉措,其中多項為全國率先提出。
進得來:
外籍配偶及子女可申請永久居留
8年前,在美國從事科研工作的解江冰回國創(chuàng)業(yè)。一家人在國外工作生活多年,解江冰仍然保留著中國國籍,而與他一同回國的愛人和兒子已經加入了美國國籍,雖然長期在國內生活、學習,卻因外籍身份需要頻繁申請簽證,耗費不少時間精力。
此次新政發(fā)布后,解江冰一家的苦惱將很快解決。在申請永久居留方面,在之前中關村外籍高層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享受永久居留“直通車”政策的基礎上,新政將允許中國籍高層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子女,也通過“直通車”程序申請永久居留,實現對高層次人才及其家屬的全覆蓋。
除了國際高層次人才及家人,中關村企業(yè)的境外員工、來中關村交流的外籍知名專家學者的出入境也將更加簡便。此次新政將允許來中關村的外籍知名專家學者以及中關村企業(yè)的境外員工,換發(fā)多次入境有效的訪問簽證,從而免去頻繁辦理短期簽證入境的麻煩,這將為外籍專家學者到中關村高校院所、科研機構交流訪問提供極大便利。
留得下:
外籍科學家能牽頭國家科技項目
新政還通過開放國際人才引進使用、支持國際人才興業(yè)發(fā)展,讓國際人才在北京“留得下”、“干得好”。
為激發(fā)外籍人才參與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主動性,新政將允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中關村示范區(qū)內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同時支持外籍高層次人才領銜承擔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政策實施有利于擴大外籍人才在科研領域發(fā)揮作用的空間,提升國內部分領域的科研水平。
“對我們圈子里的人來講,這真是解決了大問題。以前,有些人因為外籍身份,不能作為主要負責人參與國家重大科研專項,這對他們的事業(yè)發(fā)展是個限制,對國家來說其實也是損失。”解江冰說。
同時,新政將允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外籍人才在中關村示范區(qū)內擔任新型科研機構法定代表人,有利于新型科研機構直接引進外籍頂尖人才,爭取國際科技競爭的主導權。
華裔美籍生物化學科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王曉東領銜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華裔美籍物理學家王中林擔任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tǒng)研究所所長——近兩年,中關村吸引了一些頂尖國際人才擔任新型科研機構負責人,大量頂尖科研成果在此孵化、落地。
“過去,外籍人才牽頭政府參與投資的新型科研機構的案例鳳毛麟角,并且需要特事特批,但今后北京將有一套成體系的機制作支撐。”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孫銳說,中關村一直是我國人才管理改革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如此大力度的國際化引才用才政策,不僅是在全國首次推出,在全球范圍來看都極為罕見。
融入快:
2018年試點建設4個國際人才社區(qū)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介紹,為了讓國際人才更快實現社會融入,本次新政也提出了多項配套服務政策。如簡化外籍人才住宿登記手續(xù),對在京有穩(wěn)定住所或固定工作單位的外籍人才,實現便捷化網絡登記,節(jié)約時間和成本;支持相關保險機構開發(fā)設立針對外籍人才的保險產品,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為外籍人才安心在京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吸引更多外籍人才來中關村發(fā)展;在朝陽望京、中關村大街、昌平未來科學城、新首鋼地區(qū),2018年將試點建設國際化人才社區(qū),為外籍人才的醫(yī)療、住房、子女教育提供全方位保障,提供類海外的生活環(huán)境。
“當前國際人才大戰(zhàn)已從單靠優(yōu)惠政策比拼,逐步演變?yōu)槿瞬胖贫润w系、人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競爭。”孫銳分析,人才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僅需要更多前沿企業(yè)、科研機構、高質量工作機會,更需要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專業(yè)的中介組織、人才出入便利性、國際化社區(qū)等軟實力。